2024年5月,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研究团队在《Toxicological Sciences 》发表了一篇论文,研究表明微塑料已浸入人类睾丸,在分析的样本中,100%发现率,人类睾丸平均微塑料浓度为每克328.44微克,其中,最常见的是聚乙烯(PE)(塑料袋和瓶子),研究凸显了微塑料在人类睾丸中普遍存在。
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蓉教授团队,在女性患者子宫内膜中发现了微塑料,进一步研究显示,微塑料侵入子宫是女性不孕的高风险因素。该研究6月3日晚发表于《环境科学与技术》,研究采用拉曼显微光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两种检测方法,据介绍,拉曼光谱可以检测到直径在0.2—20µm之间的颗粒,而傅里叶红外光谱可以更好捕捉到直径大于20µm颗粒。研究团队通过这两种方法的结合研究发现,污染微塑料主要聚酰胺(PA)、聚氨酯(PU)、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(PET)、聚丙烯(PP)、聚苯乙烯(PS)和聚乙烯(PE)等,尺寸介于2至200微米之间。团队发现子宫腔内直径50微米以下的微塑料占比最多。
Toxicological Sciences上最新刊登的研究,在接受测量的62个胎盘样本中100%地检测出了微塑料,浓度为每克组织中6.5-790微克。其中,胎盘组织中最常见的聚合物是聚乙烯(PE),几乎所有样本中都存在。按重量计算,PE占NMPs总量的54%,平均浓度为68.8±93.2µg/g。
上述研究表明:微塑料已侵入人类生殖系统,这加剧了人们对微塑料可能对人类生殖健康产生影响的担忧。